close
南京大屠殺海外幸存者:浮生若夢 記憶永存
原標題:南京大屠殺海外幸存者:浮生若夢 記憶永存
南京大屠殺海外幸存者:浮生若夢 記憶永存
李道煃老人。(新華社記者海洋攝)
新華社北京11月19日電(記者沈敏 海洋 田野)祖母被人從病床上拽起摔死、父親客死他鄉、母親一聽到皮靴聲就發抖,原本的小康之傢被戰火蹂躪得傢破人亡……即便已過去80年,常年在海外生活的南京大屠殺幸存者李道煃對童年時的悲慘經歷依然刻骨銘心。
如今重提那段不堪回首的歲月,李老先生說,不是為瞭記住仇恨,而是想讓歷史不再重演。
【狼煙四起 顛沛流離】
在北京傢中,85歲的李道煃給新華社記者看一張翻拍的老照片。豎版黑白照上,3歲的他蹬著一輛兒童三輪車,兩邊分別坐著裹小腳的母親和穿馬褂的父親。那是1935年的南京。
李道煃至今還記得:“當時我很想要照相館裡那輛小三靜電機輪車,大人們哄我說,等過年瞭拿壓歲錢給我買,卻一直沒有兌現。”
老照片:孩童時期的李道煃與父母合影。(新華社記者沈敏拍攝)
一個顯然很幸福的傢庭很快被戰爭帶來的苦痛淹沒瞭。拍完這張照片不久,父親被派往湖北銀行工作,留下母親帶著7個子女和老祖母生活。
李道煃從此再沒見過父親。後來輾轉聽說,父親1938年因痢疾病逝,遺體無從找尋。當時中國已烽煙四起,日本軍國主義鐵蹄已至,留在南京的李傢人自顧不暇。
1937年12月,聽說日本人要進城,母親帶著最小的女兒和兒子李道煃離開位於南京古缽營的傢,躲進瞭難民區。其他子女跟著叔伯們躲進農村。有病在身、行動不便的祖母和一位伯母留下瞭。
在難民區度過瞭狼狽恐懼的3個多星期、逃過大屠殺這場劫難,等李道煃隨小姐姐和母親回到古缽營,傢中已是一片狼藉。後來聽鄰居說,祖母被日本兵從床上拽下來摔死瞭,伯母遭強暴。
1937年12月中旬,日本侵略軍攻占中國南京後,對中國老百姓進行瞭空前的慘無人道的大屠殺。圖為在南京城西一條流往長江的小河邊,被日本侵略軍殺害的中國人,屍體遍地血流成河。照片是前日本軍隊汽車第17中隊二等兵村瀨守保,在日軍占領南京7-10天內拍攝。(新華社發)
靜電機保養
“日本侵略者害得我們傢破人亡,”李道煃如今說到往事,聲音仍有點顫抖,“日本人離開後,母親落下瞭毛病,一聽到皮靴踏地的聲音,就不由自主地發抖。”
幾個月前,為參與拍攝南京大屠殺80周年紀錄片,李道煃和夫人重訪故居——南京白下區古缽營11號,昔日租住的平房隻剩下門牌號。他還探訪瞭當年的避難所——寧海路一座洋房以及金陵女子大學文理學院。後者當年收容瞭數千名難民,主要是婦女兒童,如今是南京師范大學校址。
【鐫刻記憶 不忘初心】
李道煃從那場浩劫中幸存下來,熬到瞭抗戰勝利,等來瞭1949年解放,人生才逐漸有瞭亮色。他16歲就加入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前身),在南京市團委參加工作,195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64年,他被調到北京的中央對外文化聯絡委員會工作,離開瞭生活32年的南京。
因為工作變動,李道煃還在香港和澳大利亞生活過幾年。1997年,他和老伴移居新西蘭。“這些年常回北京住。我們打算過陣子徹底回國,葉落歸根。”
李道煃很滿意現在的生活:“因為有瞭中國共產黨,有瞭新中國,我們傢才獲得新生。我們現在生活很幸福,孩子們事業有成,傢庭美滿,不算大富,小康是有瞭。”兒時的悲慘記憶,他很少對孩子們提及,一直在北京生活的大女兒李南也是這幾年才從父親對媒體的講述裡,開始懂得“南京大屠殺幸存者”這個身份的含義。
李道煃老人寫給女兒的傢書截圖。(新華社記者沈敏拍攝)
“唉,畢竟是那麼悲慘的往事,想起來還是難受。”李道煃嘆道。
但他默默寫瞭幾十年日記。2010年,想著自己已是耄耋之年,他開始親筆撰寫回憶錄。女婿幫他把手稿掃描、打印成厚厚一沓A4紙,字體整潔端正,目錄、章節條理清晰,題名《浮生若夢》。“我和孩子們說,等爸爸走瞭,你們再好好看。”
他對記者說,在新西蘭長大的外孫女到日本廣島旅行,看到當地原子彈受難者紀念館裡展出的內容,深受觸動,回來跟傢人聊起:看,這些日本人好慘靜電除油煙機價格啊!
這話讓老人啼笑皆非。李道煃的老伴雷健對記者感嘆說:“這些孩子隻知道日本被原子彈炸瞭,卻不知道他們為什麼會被炸,不知道是日本發動瞭侵略戰爭,不知道他們曾殘忍屠殺瞭那麼多中國人……”
2005年,李道煃得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在收集幸存者證言,他致函時任館長朱成山,講述瞭自己的經歷,塵封多年的往事才逐漸為人所知。新西蘭媒體此後也有相關報道,一傢電視臺的節目組還找到李道煃錄制采訪。遺憾的是,關於南京大屠殺史實的敘述,隻是草草而過。
2013年,廣東省僑辦下屬雜志曾面向全球華人征集“傢書”,時值日本右翼政客否認侵華歷史和南京大屠殺罪行、妄圖修改和平憲法,遭全球華人同聲討伐。李道煃借這封“傢書”,重新梳理自傢在南京大屠殺中的遭遇,叮囑下一代:“要牢記國仇傢恨,不允許歷史悲劇重演。更不可身在福中不知福!”
【傳承見證 警醒世人】
2016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傢公祭儀式在南京舉行,當日是第三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傢公祭日。(新華社記者李響攝)
朱成山告訴記者,中國設立瞭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傢公祭日,南京大屠殺檔案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記憶遺產名錄,但南京大屠殺歷史真相仍需要讓更多人瞭解,需要在更大范圍內傳播,需要更深度的調研解讀。
朱成山現任常州大學教授,並負責牽頭一個國傢級抗戰史研究課題項目。“以前我們做宏觀史學研究,現在做的是微觀史研究。以前做幸存者個體受害記憶,現在做傢族受害記憶,準備用三至五年做300戶南京大屠殺受害傢庭調查與研究。”
南京市1987年首次統計本地的南京大屠殺幸存者,登記在冊的幸存者1756人。1997年再次統計時,幸存者餘1200人。2006年,400多人。如今,不足百人。
就在11月15日,南京大屠殺幸存者佘子清和楊明貞兩位老人同日離世,登記在冊的幸存者人數定格在瞭“98”。
2015年9月17日,參觀者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參觀。(新華社發)
南京大屠殺紀念館館長張建軍說,今年12月13日除舉行國傢公祭日儀式之外,全國抗戰主題紀念館和海外華僑華人社團也將同步舉行悼念活動,“要讓中國記憶成為世界記憶”。
像李道煃這樣散居海外的幸存者即使在世,也已進入暮年。不久前,李道煃又向加拿大華人社團的史料展寄去資料。“我是活證人,我有責任。”
其實,記錄、講述和傳播這些幸存者們見證的歷史真相,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
責編:譚偉
1E408E5F6C18ADA9
原標題:南京大屠殺海外幸存者:浮生若夢 記憶永存
南京大屠殺海外幸存者:浮生若夢 記憶永存
李道煃老人。(新華社記者海洋攝)
新華社北京11月19日電(記者沈敏 海洋 田野)祖母被人從病床上拽起摔死、父親客死他鄉、母親一聽到皮靴聲就發抖,原本的小康之傢被戰火蹂躪得傢破人亡……即便已過去80年,常年在海外生活的南京大屠殺幸存者李道煃對童年時的悲慘經歷依然刻骨銘心。
如今重提那段不堪回首的歲月,李老先生說,不是為瞭記住仇恨,而是想讓歷史不再重演。
【狼煙四起 顛沛流離】
在北京傢中,85歲的李道煃給新華社記者看一張翻拍的老照片。豎版黑白照上,3歲的他蹬著一輛兒童三輪車,兩邊分別坐著裹小腳的母親和穿馬褂的父親。那是1935年的南京。
李道煃至今還記得:“當時我很想要照相館裡那輛小三靜電機輪車,大人們哄我說,等過年瞭拿壓歲錢給我買,卻一直沒有兌現。”
老照片:孩童時期的李道煃與父母合影。(新華社記者沈敏拍攝)
一個顯然很幸福的傢庭很快被戰爭帶來的苦痛淹沒瞭。拍完這張照片不久,父親被派往湖北銀行工作,留下母親帶著7個子女和老祖母生活。
李道煃從此再沒見過父親。後來輾轉聽說,父親1938年因痢疾病逝,遺體無從找尋。當時中國已烽煙四起,日本軍國主義鐵蹄已至,留在南京的李傢人自顧不暇。
1937年12月,聽說日本人要進城,母親帶著最小的女兒和兒子李道煃離開位於南京古缽營的傢,躲進瞭難民區。其他子女跟著叔伯們躲進農村。有病在身、行動不便的祖母和一位伯母留下瞭。
在難民區度過瞭狼狽恐懼的3個多星期、逃過大屠殺這場劫難,等李道煃隨小姐姐和母親回到古缽營,傢中已是一片狼藉。後來聽鄰居說,祖母被日本兵從床上拽下來摔死瞭,伯母遭強暴。
1937年12月中旬,日本侵略軍攻占中國南京後,對中國老百姓進行瞭空前的慘無人道的大屠殺。圖為在南京城西一條流往長江的小河邊,被日本侵略軍殺害的中國人,屍體遍地血流成河。照片是前日本軍隊汽車第17中隊二等兵村瀨守保,在日軍占領南京7-10天內拍攝。(新華社發)
靜電機保養
“日本侵略者害得我們傢破人亡,”李道煃如今說到往事,聲音仍有點顫抖,“日本人離開後,母親落下瞭毛病,一聽到皮靴踏地的聲音,就不由自主地發抖。”
幾個月前,為參與拍攝南京大屠殺80周年紀錄片,李道煃和夫人重訪故居——南京白下區古缽營11號,昔日租住的平房隻剩下門牌號。他還探訪瞭當年的避難所——寧海路一座洋房以及金陵女子大學文理學院。後者當年收容瞭數千名難民,主要是婦女兒童,如今是南京師范大學校址。
【鐫刻記憶 不忘初心】
李道煃從那場浩劫中幸存下來,熬到瞭抗戰勝利,等來瞭1949年解放,人生才逐漸有瞭亮色。他16歲就加入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前身),在南京市團委參加工作,195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64年,他被調到北京的中央對外文化聯絡委員會工作,離開瞭生活32年的南京。
因為工作變動,李道煃還在香港和澳大利亞生活過幾年。1997年,他和老伴移居新西蘭。“這些年常回北京住。我們打算過陣子徹底回國,葉落歸根。”
李道煃很滿意現在的生活:“因為有瞭中國共產黨,有瞭新中國,我們傢才獲得新生。我們現在生活很幸福,孩子們事業有成,傢庭美滿,不算大富,小康是有瞭。”兒時的悲慘記憶,他很少對孩子們提及,一直在北京生活的大女兒李南也是這幾年才從父親對媒體的講述裡,開始懂得“南京大屠殺幸存者”這個身份的含義。
李道煃老人寫給女兒的傢書截圖。(新華社記者沈敏拍攝)
“唉,畢竟是那麼悲慘的往事,想起來還是難受。”李道煃嘆道。
但他默默寫瞭幾十年日記。2010年,想著自己已是耄耋之年,他開始親筆撰寫回憶錄。女婿幫他把手稿掃描、打印成厚厚一沓A4紙,字體整潔端正,目錄、章節條理清晰,題名《浮生若夢》。“我和孩子們說,等爸爸走瞭,你們再好好看。”
他對記者說,在新西蘭長大的外孫女到日本廣島旅行,看到當地原子彈受難者紀念館裡展出的內容,深受觸動,回來跟傢人聊起:看,這些日本人好慘靜電除油煙機價格啊!
這話讓老人啼笑皆非。李道煃的老伴雷健對記者感嘆說:“這些孩子隻知道日本被原子彈炸瞭,卻不知道他們為什麼會被炸,不知道是日本發動瞭侵略戰爭,不知道他們曾殘忍屠殺瞭那麼多中國人……”
2005年,李道煃得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在收集幸存者證言,他致函時任館長朱成山,講述瞭自己的經歷,塵封多年的往事才逐漸為人所知。新西蘭媒體此後也有相關報道,一傢電視臺的節目組還找到李道煃錄制采訪。遺憾的是,關於南京大屠殺史實的敘述,隻是草草而過。
2013年,廣東省僑辦下屬雜志曾面向全球華人征集“傢書”,時值日本右翼政客否認侵華歷史和南京大屠殺罪行、妄圖修改和平憲法,遭全球華人同聲討伐。李道煃借這封“傢書”,重新梳理自傢在南京大屠殺中的遭遇,叮囑下一代:“要牢記國仇傢恨,不允許歷史悲劇重演。更不可身在福中不知福!”
【傳承見證 警醒世人】
2016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傢公祭儀式在南京舉行,當日是第三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傢公祭日。(新華社記者李響攝)
朱成山告訴記者,中國設立瞭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傢公祭日,南京大屠殺檔案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記憶遺產名錄,但南京大屠殺歷史真相仍需要讓更多人瞭解,需要在更大范圍內傳播,需要更深度的調研解讀。
朱成山現任常州大學教授,並負責牽頭一個國傢級抗戰史研究課題項目。“以前我們做宏觀史學研究,現在做的是微觀史研究。以前做幸存者個體受害記憶,現在做傢族受害記憶,準備用三至五年做300戶南京大屠殺受害傢庭調查與研究。”
南京市1987年首次統計本地的南京大屠殺幸存者,登記在冊的幸存者1756人。1997年再次統計時,幸存者餘1200人。2006年,400多人。如今,不足百人。
就在11月15日,南京大屠殺幸存者佘子清和楊明貞兩位老人同日離世,登記在冊的幸存者人數定格在瞭“98”。
2015年9月17日,參觀者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參觀。(新華社發)
南京大屠殺紀念館館長張建軍說,今年12月13日除舉行國傢公祭日儀式之外,全國抗戰主題紀念館和海外華僑華人社團也將同步舉行悼念活動,“要讓中國記憶成為世界記憶”。
像李道煃這樣散居海外的幸存者即使在世,也已進入暮年。不久前,李道煃又向加拿大華人社團的史料展寄去資料。“我是活證人,我有責任。”
其實,記錄、講述和傳播這些幸存者們見證的歷史真相,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
責編:譚偉
- 油煙處理機價格 【油煙處理首選】做生意油煙異味真困擾,靜電機首選推薦~~
- 營業用抽油煙機 【批踢踢分享】網友票選解決油煙排名分享~~
- 油煙處理機價格 【專家推薦】餐廳業者安裝推薦,有了靜電機做生意油煙問題免煩惱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AUGI SPORTS|重機車靴|重機車靴推薦|重機專用車靴|重機防摔鞋|重機防摔鞋推薦|重機防摔鞋
AUGI SPORTS|augisports|racing boots|urban boots|motorcycle boots
一川抽水肥清理行|台中抽水肥|台中市抽水肥|台中抽水肥推薦|台中抽水肥價格|台中水肥清運
X戰警多鏡頭行車記錄器專業網|多鏡頭行車記錄器|多鏡頭行車紀錄器比較|多鏡頭行車紀錄器推薦|多鏡頭行車紀錄器影片
台中抽水肥專業網|台中抽水肥|台中市抽水肥|台中抽水肥推薦|台中抽水肥價格|台中水肥清運
台灣靜電機批發工廠|靜電機|靜電機推薦|靜電油煙處理機|靜電油煙處理機推薦
優美環保科技工程-靜電機,靜電機推薦,靜電機保養,靜電機清洗,靜電油煙處理機
1E408E5F6C18ADA9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